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援非“光明行”曾思明教授访谈

发布时间:2016-07-18信息来源:爱博诺德

1594887420204014.png

20年前的援非记忆

2016年5月,再次踏上了非洲的土地,科摩罗热情的温度和色彩一下子把我带回到20年前的援非记忆。1996年—1998年,我在非洲尼日尔津德尔国家医院进行援外工作,当时尼日尔医疗条件差、物资有限,仅有的硬性人工晶状体还是往年援助项目留下来的。由于时常发生罢工,并且实施大切口手术所需时间较长,两年间我一共实施了300例的白内障手术,其中仅有10例植入了人工晶状体。那时候,我们所使用的简易显微镜及器械均为进口产品,国家当时无法提供相关援助设备与耗材。

2016年的科摩罗光明之行

第五届中非论坛上,习主席提出了“支援非洲贫困国家、加强中非合作与友谊”的重大举措,我们医院作为全国被挑选的五家、广西唯一一家参加该项目的医院,承担了“非洲-科摩罗光明行”项目任务。为了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医院挑选了高水平眼科医生、专业护理骨干和设备工程师组成医疗队,带着世界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手术耗材于2016年5月20日赴科摩罗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光明行”活动,为当地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同时培训当地医务人员。

1594887482685250.png 

曾思明教授为当地患者实施手术并培训当地医生

援助物资国产化

这些年的援外历程,我鉴证了中国援助物资逐步由全部为进口产品慢慢向国产产品转变。对于我们医生来说,只要质量过关,手术效果有保证,我们都支持并且采用国产的药品、设备和耗材。本次项目初期,有专家向我们推荐爱博诺德公司生产的普诺明人工晶状体,我们在详细考察了这款晶体的技术参数和临床研究结果之后,最终选择了它代表我们民族品牌参加此次医疗援助,爱博诺德也成为给援外项目提供可折叠人工晶状体的企业。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国产医疗器械把控还是相当严格的,眼科植入物作为三类医疗器械必须经过严苛的检疫检测、长时间的临床随访研究,各项数据均达标后才能上市。在非洲的手术室里,当地的护士问我们这是中国制造还是欧美产品,我们都会自豪的说“中国制造,真正的Made in China”。

 1594887522486142.png

“光明行”援科摩罗顺利完成第500例手术

科摩罗全国电力资源缺乏,医院自身发电系统无法满足手术室空调系统需求,密闭不通风的手术室导致大家半天的手术结束后衣服几乎完全湿透。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医疗队依旧高质量、高水平、超额完成了500例的原定任务,受到了科摩罗总统的接见。我第一次植入普诺明人工晶状体也是本次项目的第一例手术,患者的术后视力即达到了1.0。普诺明人工晶状体的植入与术后效果与平时使用的进口产品没有任何区别,这也表示中国可以不再依赖于进口中高端晶体,真正用中国的科研与技术实力实现国家重大需求,实现国产代替进口。

 1594887550748302.png

科摩罗总统接见“光明行”中国专家

对民族企业的希冀

在我刚工作的80年代,国家制造业的水平确实比较落后。这三十年来,我们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技术等多种途径不断学习改造,使国内制造业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比如世界闻名的高铁技术,再比如建设了科摩罗全国通讯网络的华为,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中国企业占领国际市场都不是问题。所以中国企业,尤其是民族医疗企业,在质量达到国际标准的同时,不仅要在国内广泛使用,更要走出去,走向世界,向世界证明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