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1 09:56:39信息来源:爱博诺德
我国青少年儿童近视患病率呈现高发性、低龄化趋势,研究表明,非近视儿童远视储备量消耗过快或者眼轴增长过快是出现近视的危险信号,因此,重视远视储备和近视防控关口前移是改善青少年儿童近视问题的重要策略。普诺瞳®B仿生复眼离焦镜为近视进展和近视前期的儿童提供了合适的管理方案:镜片光度范围包括平光及正度数,采用仿生复眼技术使镜片离焦填充率高达75%,并通过多层次梯度离焦设计做到离焦有效控制与视物舒适性之间的平衡,对于尚未近视或近视度数较低、同时近视进展快速的儿童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来自苏州大学理想眼科医院的朱广晶医生分享了两例控制效果良好的案例,分别是近视高风险、远视储备不足儿童和家族遗传史、高风险、近视快速进展的低度近视儿童,根据患者各项检查和实际需求,个性化制定以普诺瞳®B仿生复眼离焦镜为主的联合方案,戴镜期间实现眼轴屈光度皆无明显变化的满意近视管理效果。
分享嘉宾:朱广晶 医生 苏州大学理想眼科医院
硕士,主治医师,高级验光员
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专业 从事眼视光临床工作、青少年屈光不正的诊断及近视防控指导,硬性角膜接触镜的规范验配。 验配思考 Q1 所有远视储备不足的孩子都值得采用医学手段预防近视么? 是否值得医学干预,不仅需要参考远视储备,更取决于是否存在近视进展风险因素。《近视管理白皮书(2025)》提出,近视前期指儿童等效球镜度≤+0.75 D且>-0.50 D,结合基线屈光不正度数、年龄和其他可量化风险因素,有极大可能性在未来发展为近视,应当采取预防干预措施。因此,对于视力正常的学龄期儿童青少年,存在远视储备消耗快、眼轴增长过快、轴率比过大、父母一方/双方近视等近视高风险因素时,均建议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预防,如使用平光/正度数离焦镜和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以延缓或推迟近视的发生。 Q2 对于眼轴增长快速、处于近视前期的孩子,如何说服家长和孩子接受配镜预防近视? 每位家长和孩子对于爱护眼睛和近视防控的认知不同,门诊医生可以在与患者建立友好信任关系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性科普宣教和答疑解惑,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配合近视防控方案的落实。在此之前,医生也要保持同理心,理解家长的顾虑和担忧,如经济原因、孩子是否接受戴镜、能不能适应、是否有必要等。一些比较重要的沟通要点如下: 说明预防近视的重要性:近视发生年龄越小,成人后近视度数越高,同时高度近视可引发致盲性眼病,度数越高、风险越高,此外,高度近视也会影响孩子未来专业和职业的选择; 解释远视储备和近视前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眼球发育的正视化过程,以及如果远视储备消耗过快、眼轴增长过快,孩子先进入近视前期,再发展就是真性近视; 介绍微结构离焦框架镜作为近视防控手段:通过眼球模型等材料和循证医学证据,说明其近视防控的原理和有效性,并且和其他手段相比,具有配戴简便、相对安全和无需护理等特点,可分享门诊案例、行业权威专家科普等增强说服力; 强调良好用眼习惯的重要性:纠正不良的读写姿势、避免长时间连续近距离用眼、白天户外活动时间最好>2h/d等对于近视防控也十分重要; 提出明确可行的行动建议和预期管理:近视防控效果存在个体差异,近视管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孩子的配合与坚持,规律复查是确保方案有效和安全的关键。 Q3 对于复查时发现近视控制效果欠佳的患者,如何分析和调整接下来的近视防控方案? 新发布的《近视管理白皮书(2025)》提出了针对不依从和不应答两种情况的处理方法。首先需要分析各项检查结果、并且与家长孩子充分了解期间的用眼情况,判断患者近视进展的原因是应答不良还是依从性不佳。对于因为个体生活方式导致无法依从的患者,应与患者和家长充分沟通,明确不依从的风险,并通过加强教育提高其依从性,选择适合的近视控制方式,确保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达成一致;对于不应答者,可以更换为不同的近视控制方法或更改为联合疗法以提高近视控制效果。 案例小结 1、近视防控需要家长和患者的长期配合以及规范复查,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年龄、屈光度、用眼行为习惯等,选择家长及患者能够配合接受的控制手段; 2、对于近视前期的患者,在与家长充分宣教沟通可接受戴镜前提下,选择微结构离焦框架镜进行积极预防; 3、普诺瞳®B仿生复眼离焦镜采用仿生技术升级,具有75%离焦面积和稳定的动态视觉,兼顾更优近视防控和更好视觉质量,对于之前不戴镜或配戴单光镜的孩子更容易适应,也取得了较好的近视防控效果。 4、全程做好配镜前后的患者宣教,包括戴镜时长、戴镜位置及复查时镜架有无变形,定期复查以确保方案有效。